海口  
A   安徽
合肥 芜湖 蚌埠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安庆 黄山 滁州 阜阳 宿州 巢湖 六安 亳州 池州 宣城
B   北京
北京
C   重庆
重庆
F   福建
福州 厦门 莆田 三明 泉州 漳州 南平 龙岩 宁德
G   甘肃
嘉峪关 兰州 金昌 白银 天水 武威 张掖 平凉 酒泉 庆阳 定西 陇南 临夏 甘南
    广西
兴安 南宁 柳州 桂林 梧州 北海 防城港 钦州 贵港 玉林 百色 贺州 河池 来宾 崇左
    广东
广州 韶关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江门 湛江 茂名 肇庆 惠州 梅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东莞 中山 潮州 揭阳 云浮
    贵州
贵阳 六盘水 遵义 安顺 铜仁 黔西南 毕节 黔东南 黔南
H   河北
石家庄 唐山 秦皇岛 邯郸 邢台 保定 张家口 承德 沧州 廊坊 衡水 宜昌
    黑龙江
哈尔滨 齐齐哈尔 鸡西 鹤岗 双鸭山 大庆 伊春 佳木斯 七台河 牡丹江 黑河 绥化 大兴安岭
    河南
淮北 郑州 开封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鹤壁 新乡 焦作 濮阳 许昌 漯河 三门峡 南阳 商丘 信阳 周口 驻马店 永州
    湖北
武汉 黄石 十堰 襄阳 鄂州 荆门 孝感 荆州 黄冈 咸宁 随州 恩施 仙桃 潜江 天门 神农架
    湖南
长沙 株洲 湘潭 衡阳 邵阳 岳阳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郴州 怀化 娄底 湘西
    海南
海口 三亚 五指山 琼海 儋州 文昌 万宁 东方 定安 屯昌 澄迈 临高 白沙 昌江 乐东 陵水 保亭 琼中
J   吉林
长春 吉林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山 松原 白城 延边
    江苏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宿迁
    江西
南昌 景德镇 萍乡 九江 新余 鹰潭 赣州 吉安 宜春 抚州 上饶
L   辽宁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盘锦 铁岭 朝阳 葫芦岛
N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头 乌海 赤峰 通辽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巴彦淖尔 乌兰察布 锡林郭勒
    宁夏
银川 石嘴山 吴忠 固原 中卫
Q   青海
西宁 海东 海北藏族 黄南 海南藏族 果洛 玉树 海西蒙古族藏族
S   上海
上海
    山西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治 晋城 朔州 晋中 运城 忻州 临汾 吕梁
    山东
泰州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威海 日照 莱芜 临沂 德州 聊城 滨州 菏泽
    四川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眉山 宜宾 广安 达州 雅安 巴中 资阳 阿坝州 甘孜 凉山
    陕西
西安 铜川 宝鸡 咸阳 渭南 延安 汉中 榆林 安康 商洛
T   天津
天津
X   西藏
拉萨 昌都 山南 日喀则 那曲 阿里 林芝地区
    新疆
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 吐鲁番 哈密 昌吉 博尔塔拉 巴音郭楞 阿克苏 克州 喀什 和田 伊犁哈萨克 塔城 阿勒泰 石河子 阿拉尔 图木舒克 五家渠
Y   云南
昆明 曲靖 玉溪 保山 昭通 丽江 普洱 临沧 楚雄 红河 文山 西双版纳 大理 德宏 怒江 迪庆
Z   浙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135-6897-3662

塑托邦托盘租赁

全部

行业新闻

跨界新闻

托盘百科

政策法规

焦点

幕后:从业20年,预制菜的核心打法与背后陷阱

作者:塑托邦 2023-12-13   阅读:355

预制菜的终极壁垒是什么?

来源/浪潮新消费(ID:lcxinxiaofei)

分享/林志勇

编辑/杨明飞

疫情三年,居家场景下的需求被放大,C端预制菜也引来了资本的爆炒,成为这两年最活跃的细分赛道之一。

其实广义的预制菜,像泡馍这种即食类食品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面向B端的半成品预制菜也已经存在多年,几乎已经成为餐饮连锁的标配。

而时下火热的C端预制菜,除了疫情的催化,背后还有着不可逆的人口结构变迁: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家庭户平均规模就在不断下降,到2020年已经降至每户2.62人。今天全国有1.25亿“一人户”家庭,占比超过25%。

家庭的“小型化”和单身人口规模的增长,注定了预制菜将成为很多年轻人一日三餐必备的刚需产品。

潜在万亿市场和超过20%的高增速酝酿着巨大的机会。但另一边,“亏损”的声音却此起彼伏,无论是高调入场的罗敏(趣店)、陆正耀(舌尖英雄),还是跟风入局的创业者,这两年都是亏多赚少。

预制菜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生意?火热的背后还暗藏着哪些陷阱?“庞大的预制菜市场有很多机会,但不是谁都能抓得住。”

在浪潮新消费,预制菜品牌「三餐有料」创始人林志勇系统地分享了预制菜赛道在不同阶段的品类、品牌占位机会,以及纯线上品牌、工厂品牌和线下预制菜渠道各自的核心打法和终极壁垒。

林志勇拥有近20年食品农业供应链领域行业经验,2015年创立「冻品在线」,发展7年多获得一线机构五轮融资,成为中国生鲜冷链食材B2B供应链第一平台。

截取精华内容,与创业者、投资人共享!

我在食品供应链、生鲜冻品领域从业了二十年。最早在康师傅做方便面产品运营,然后去百事可乐负责非碳酸饮料的品牌运营。

后面猎头挖去冻品生产企业海欣食品做品牌及营销负责人,五年时间把这家企业从二线品牌做到A股上市。

所以我之前的职业生涯,沉淀了非常丰富的食品和快消领域的行业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

2015年,传统产业加互联网是非常大的趋势,我看到冻品与互联网结合的机会,创立了冻品在线。

目前冻品在线已经成为冻品B2B,也包括预制菜B2B行业,全国第一的平台,覆盖了整个华东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十几个城市,有40多万家B端餐厅客户在平台下单。

同时,我们布局了最后一公里冷链配送体系-易鲜冷链,形成很强的冷链物流履约能力。

2020年疫情,餐饮端消费相对下滑,但家庭To C端需求暴增,所以我们基于过去五六年在供应链、冷链物流、产品研发上的沉淀,孵化了专注C端的预制菜新零售平台“三餐有料”,以店仓合一模式切入预制菜市场。

总结而言就是三件事:

一是To B的冻品在线,做餐饮供应链;二是To C的三餐有料,做面向家庭的预制菜;三是易鲜冷链,做冷链履约能力。

三网合一,打造预制菜行业的新基建,这是我们目前的战略布局。

01

从趣店说起,

看预制菜火热背后的陷阱与隐忧

预制菜原来主要To B,供应餐厅的中央厨房,很多外卖品牌、连锁餐饮企业用的都是预制菜,以形成标准化和连锁化。

这两年疫情催化了To C预制菜,形成了很好的C端感知和体验,到现在已经非常火热。但火热背后有机会也有陷阱,最近有两个比较火的创业者就深陷其中。

一个是瑞幸咖啡的陆正耀,去年推出了舌尖英雄,用跟瑞幸差不多的外卖档口模式做预制菜;另一个是趣店的罗敏,从抖音切入,然后布局线下连锁。他们虽然有非常好的资本和影响力,但也吃了一些亏。

舌尖英雄和趣店预制菜的昙花一现是一个警示,庞大的预制菜市场,有很多机会,但不是谁都能抓得住。

实际上趣店做预制菜有很好的初心跟很强的决心。当初吴世春撮合我们合作,但罗敏不想投资,要自己做,说明趣店转型的需求很强烈。

线上直播做品牌,线下加盟,加上有足够资金做产业链,趣店实际上实现了完美的商业闭环。而且罗敏打造个人IP去做载体,一天内投了三四个亿,这样的决心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但是罗敏还是太追风口了,717的时候很多媒体问我是否看好趣店,那时舆论还没有往下走,我说他们可以用钱砸流量,但中后台的补课需要很多时间。

因为预制菜口感区域化非常明显,每个区域都要做区域化产品重构,不能全国一盘棋。如果中后台支撑不足,没有准备好就全国铺开,很成问题。

其次,线下履约能力也要花很多时间去搭建,如果履约能力不足会造成非常大的问题。

趣店只是一个缩影。现在非常多的厂家,包括安井、国联、碧桂园、农夫山泉都杀入了预制菜赛道。舌尖、趣店、三餐有料、叮咚、盒马等都在布局预制菜零售渠道。但最终沉淀下来的一定是中后台能力超强的团队,目前舌尖、趣店正在撤退,更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山东、福建、广东等各个省的地方政府,也在纷纷出台预制菜专项政策,建立预制菜产业园。火热的背后其实也伴随着非常大的陷阱和隐忧。

第一,消费者还处于培育初期。烧钱可以换取短期GMV与消费者尝试,但消费者接受需要很长时间,想用金钱换时间、空间换时间的,有很多基本功要做。

第二,产品质量、行业标准参差不齐,消费者体验差。如果行业标准不统一,或者没有强制实行,很多小厂家为了全网最低价,降低质量标准,消费者的体验就会非常差。

第三,低价竞争、烧钱补贴破坏行业良性生态。现在很多预制菜参与者,通过线上直播形成切入口,然后烧钱补贴竞争全网最低价,严重破坏了行业的游戏规则和良性循环。

第四,产业园无序建设,产能过剩。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想建预制菜产业园,我估计再过一两年就会过度建设、产能过剩,造成土地和资源浪费。

第五,渠道稀缺、冷链基础设施缺乏。目前的情况是,“产能过剩,渠道稀缺”,除了冻品在线、三餐有料等少数品牌,基本上很少有渠道专门做预制菜分销,其它的像叮咚、盒马只是附带卖一些预制菜。

同时,冷链基础设施也很缺乏。大型的冷链物流企业,只有顺丰和京东直接To C做线下冷链履约。基础设施薄弱,会造成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第六,直播流量成本和履约成本高。很多参与者从线上以直播电商方式去做突破,流量成本和履约成本都很高,基本上都是赔本赚吆喝。

这些都是预制菜火热背后,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和问题。

02

纯线上品牌如何切入?

预制菜的参与者有三类:一种是纯线上的品牌,一种是有工厂的厂家,还有一种是线下渠道。我分开讲讲他们各自怎么切入和玩转这个赛道。

先讲线上品牌如何切入,有什么品类机会,以及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1、纯线上预制菜品牌的核心打法

纯线上预制菜品牌的核心打法,基于两大逻辑:远场交付和近场交付,这两种交付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8.jpg

远场交付必须要通过两到三天的长距离运输,人货场的距离较远;近场交付贴近社区和消费者,就在家门口,在本地实现交付。

远场交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天猫、京东开旗舰店的传统电商;一种是通过抖音、快手、淘宝带货的直播电商。

它们各有优劣势,但都有流量成本高,以及顺丰跟京东的冷链配送成本高,并且交付时效差这些问题。像大希地、叮叮懒人菜、趣店,都有这样的远场交付问题。

第二种是近场交付,有三种代表渠道:一是前置仓,比如叮咚、朴朴超市;二是社区团购,比如美团优选、多多等;三是店仓合一,包括盒马、三餐有料。

前置仓渠道切入预制菜,有很多好处,因为预制菜目前还属于相对低频的消费品类,前置仓用生鲜来带动预制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它的交付时效非常快,基本上30分钟就能送达。

但它的劣势在于,用骑手来交付成本很高,因此盈利性是很有问题的,而且前置仓本身能否成为一个长期可行的模式都要打上问号。对预制菜厂家来说,收不回货款的风险很大。

这次每日优鲜爆仓,就是因为整体成本非常高,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社区团购也有好有坏,它最核心的打法是低价拼团,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有很大吸引力。

但货品质量低,账期有风险,爆量持续性较差,比较适合低价品牌,以及做知名品牌的下水道。比如快滞销的货品,去低价销售,短时间内就能全部消化掉。

现在比较受关注的近场交付是店仓合一,主要玩家有盒马、三餐有料。因为有实体店,到店到家都能服务,好处在于品牌体验非常好,交付也很及时,门店两三公里内的社区,要么自提,要么十几分钟就能送货到家。

劣势在于门店空间有限,SKU不足。而且目前受疫情影响,线下门店会不定期关停。

2、直播品牌的机会是什么?

如果单独挑出直播品牌来讲,其实也有很大的机会。

因为线下太重很难做,很多厂家和新品牌都选择通过直播去接触消费者。跟厂家做好合作后,有几个单品就可以开播,门槛相对较低。

目前来讲,一些全国口感普适性的产品机会比较大,像牛排、意面、披萨、酸菜鱼、水煮鱼、猪肚鸡等等,因为没有南北方口感差异问题,做直播容易出量、出品牌。

我认为广义的预制菜,有三个阶段的产品机会:

第一阶段的机会属于面点、火锅料这种已经发展很成熟的品类,发展了十几二十年,诞生了很多上市公司,比如面点类的三全、思念、千味央厨,火锅类的安井、海欣等。

这类产品机会已经被很多巨头瓜分得差不多了。只剩一些小单品机会,比如米汉堡、手抓饼、葱油饼等等。

第二阶段的机会属于口感具有南北普适性的品类,像牛排、水煮鱼、酸菜鱼、猪肚鸡等等。现在鱼龙混杂,抖音、淘宝天猫基本都是这类单品。这个阶段有机会出来一些品牌,但目前竞争已经很激烈了。

第三阶段是八大菜系各个主力单品的机会,比如福建的佛跳墙、荔枝肉等,八大菜系都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机会,而且大部分还没人去深挖。虽然它没有很强的南北普适性,没有大单品那样的机会,但它SKU多,足够长尾。

除了产品,在品牌占位上也还有机会。每个品类都能出预制菜第一品牌,比如说酸菜鱼,叮叮鲜食、珍味小梅园都在争。还有很多品类甚至都没有品牌去占位。

另外,我们也看到,在直播生态里面,其实厂家大单品的机会,要大于集约化供应链。因为工厂有原料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大单品优势。

所以直播品牌一定要控制工厂,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做一些布局,替别人代播只是帮别人做嫁衣。

除了机会,直播品牌的挑战也有很多,且都是很大的挑战。一是全网最低价的竞争;二是流量成本居高不下;三是冷链履约效率和成本的挑战;四是消费者复购效率的问题。

03

工厂品牌做大做强的唯一途径

接下来讲讲工厂品牌。

工厂品牌一定要坚持爆品策略,一个工厂不可能生产几百个产品都能卖得出去,卖得好的一般只有两三个单品。

工厂在选择单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市场潜力和消费者接受度,以及自己是否有成本优势,工艺是不是经得起消费者检验。

资源优势也是工厂需要考虑的一个原则。最好在原料上非常有资源优势,比如福建的做海鲜类的爆品才有机会,山东的肯定是做鸡鸭肉的产品更有优势。

而且对爆品的打造一定要聚焦,集中所有火力去把一两个单品打爆,产能优势和工厂效率都会得到增强,再做产品矩阵才会有吸引力。

此外,产品口感一定要超出消费者的期望,占领消费者心智。比如猪肚鸡,现在还没有被某个品牌占领,如果某个厂家猪肚的原料非常优质,口感的复原度也非常高,打造猪肚鸡品牌就有很好的基础。

工厂产品生产出来经过消费者验证之后,就可以开始做全渠道布局。

先做多渠道种草,到一定程度之后找头部主播去带货做品牌,比如以前的李佳琦、薇娅,现在的东方甄选等。做完品牌之后再找腰部主播去做量,然后再慢慢引导到自己的私域去运营。这是比较普遍的工厂品牌的线上玩法。

当线上形成品牌力之后,往线下走是做大做强的唯一途径。需要去布局大KA的专柜,铺开代理经销商,以及前置仓、社区团购这样的供应商。

比如大希地,在牛排成为全网品类第一后,就慢慢去渗透超市、盒马等线下渠道。这样就能形成从线上到线下的全渠道布局。

04

线下预制菜谁能胜出?

最后,线下渠道有哪些机会呢?

任何一个预制菜品牌要切入线下,跑不掉四个渠道:

第一是商超大KA,虽然在走下坡路,但这些渠道还有一定的流量和机会。而且他们也很想上预制菜,不但可以增加利润来源,也是形成差异化的突破口。所以进入主流商超,是非常好的品牌拓宽机会。

第二个是菜市场,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个渠道,觉得它太散了根本覆盖不了。但菜市场渠道也有做得比较好的,而且都是上市公司。

一个是味知香,做菜市场摊位起家,覆盖了长三角地区的菜市场摊位,20、30个预制菜SKU放在菜市场档口,一年销量七八个亿,利润一个多亿。

另一个是安井以及旗下的预制菜品牌冻品先生,看家本领是农贸市场布局,它快100亿的体量就是这么来的,现在有300多亿市值。做菜市场渠道很难,新选手进入需要的投入很重,没有一定的实力做不了。

第三个是生鲜便利店。因为生鲜留存不了客户,而且损耗大赚钱难,在店里搭配预制菜专柜其实是很好的选择。比如钱大妈就在做预制菜专区,实现生鲜和预制菜共赢。

第四个是预制菜专营门店,目前真的很稀缺,市面上的品牌就三餐有料、锅圈两三个,趣店要做但半路夭折了,所以整体来讲预制菜专营门店连锁的机会非常大。

在线上,无论在京东天猫卖,还是抖音快手卖,都必须通过顺丰跟京东交付,只有它们有全国网络,而且远场冷链物流成本太高,时效太慢。

做预制菜和生鲜这种本地化属性非常强的品类,近场冷链交付能力的构建非常重要,而且很可能会变成基础设施。

要从城市仓到达社区门店,一定要有最后一公里的冷链物流配送能力,而且每个门店都要有冰柜形式的社区前置仓。

所以没有一定的实力很难建构冷链交付能力。冻品在线集团旗下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易鲜冷链”,砸了几个亿才形成现在的近场冷链交付能力。

那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做预制菜专营门店就会有很好的机会点。因为店仓合一,到店、到家都能做,而且基于门店的到家服务更贴近消费者,品牌体验更好,黏性会更强。

同时,因为这种专营门店更专注于一个赛道,会做得更专业,比如锅圈只做火锅食材,三餐有料只做预制菜。

但劣势是服务半径的消费者密度不够,一个门店周围两三个社区的三五千户家庭,可能只有百来户吃过预制菜。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渗透,不断培养消费者,让更多人尝试并接受预制菜。

做线下门店,只有供应链能力、产品研发迭代能力和高密度线下冷链履约能力都很强的企业,才能够胜出。

依托于冻品在线积累七年的全球供应链和产品研发能力,以及砸了几个亿的冷链物流履约能力,目前只有三餐有料有这种全面的能力。

舌尖、趣店等品牌要补这些课需要好几年。舌尖用的我们易鲜冷链来做履约,但它全国天女散花到处开店,每个城市只有几家,很难服务,所以目前舌尖已经在收缩了。

预制菜行业有很大的新基建式的机会,专营门店很有机会成为行业的新基础设施。

过去几十年,三万亿到四万亿的常温快消品,包括方便面、酒水饮料等,支撑了600万家社区常温便利店,这些店现在已经成为了基础设施,基本上所有人家门口都能买到烟酒饮料等日常用品。

但目前缺乏冷链的基础设施。生鲜也好,预制菜也好,也是几万亿的市场,一定能够诞生200万家以上的冷链社区连锁、社区共享冰柜。这里面有非常强的基建式机会,可以做出一日三餐食材的7-11。

05

Q&A

浪潮新消费:目前预制菜赛道还处在培育期,还没有真正形成对头部品牌的心智,那么当下整个行业的赛点是什么?现阶段市面上的玩家主要角逐哪方面的能力?

林志勇:目前从产品切入的玩家比较多,门槛低,只要有一个具有优势和差异化的产品,基本上都能在抖快占据一席之地,做几千万、个把亿问题不太大。

所以目前大家角逐的还是产品能力跟成本。但线下门店和冷链履约能力的建构,一般人玩不了,只有巨头才能玩。

现在无论是消费者的心智占领,还是赛道的赛点,都处于打造产品的阶段,还没有到比拼综合能力的时候。

浪潮新消费:预制菜的终极壁垒是什么,今天还是好的入局时点吗?

林志勇:虽然整个行业非常火爆,但预制菜现在的产品、渠道、消费者都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机会还是大把的。至于终极壁垒的话,有三个:

第一,以产品为切入口的玩家,最主要的壁垒是产品力。如果能让别人吃了还想吃,复购率非常高,消费体验非常好,壁垒就形成了。

第二,如果以线下连锁门店为切入口,壁垒来自于集约化的供应链能力和推陈出新的研发能力。

第三,冷链履约的壁垒。成本最优化的冷链配送能力也是一个非常深的壁垒。

如果没有这几个壁垒,社区门店、渠道布建就很有问题。

浪潮新消费:预制菜比起当下的外卖和堂食,在后疫情时代还能在哪些方面发力呢?

林志勇:预制菜起源于To B业务,在餐饮端的连锁化和标准化应用快十年了,所以To B端已经很成熟了。在To C端,确实因为疫情让更多消费者去尝试了预制菜。很多人就会质疑那疫情过后还会不会这么火热?我坚信还会。

预制菜最近这么火有两个原因:一是疫情的催化;另一个是不可逆的人口结构原因——家庭小型化。

原来跟父母住一起的年轻人,现在很多都分开住了,而且单身人口越来越多,所以自己住的人越来多。因为老吃外卖容易腻,他们有很强的预制菜需求,没有厨艺没有时间也能做好一日三餐。

预制菜最终会变成一日三餐里非常快消的必备刚需产品,所以后疫情时代大环境还是非常好的。

来源/浪潮新消费(ID:lcxinxiaofei)

分享/林志勇

编辑/杨明飞

上一篇:新布局:满帮货主信用体系全国上线,能为用户带来什么?

下一篇:复盘:叮咚买菜难“过冬”